中国的假山制作从古至今已发展多年,从公园前夏桀筑玉台开始到元、明、清三代走上鼎盛时期,尤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假山制作达到艺术的高峰,名山迭起、名家辈出。假山制作技艺走向成熟,常见的假山制作手法有安、压、错、搭、连、巧、并、拱、夹、挑、飘、顶、斗、劵、卡、托、剑、榫、撑、接等26种连接方式,现把常用的开始制作方法加以介绍。
【安】假山制作中有三安,一安立、二安相应、三安成峰。
一块或一组山石立放置,自成一景为一安,假山制作所安山石一般都造型优美、孤石成景,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常置于园林显眼处,如苏州留园冠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等。
二块或两组山石相应安置为二安,假山制作方法是一大一小,一主一从,上下呼应,相应成景,如颐和园寿星石高达雄美,配石矮小靓丽,宛若跪拜寿星石。
三块或三组山石组合为三安,假山制作三安由主峰、次峰、配峰组合而成。
【压】错缝叠压,上面一块石头压在下面两块石头之间的缝上,以求稳固。压是每一座假山都用的假山制作手法。
【搭】假山制作中大块山石做骨架,小块山石紧贴,称之为搭整派依骨,理枝循干。
【连】山石与山石承接称为连,接二连三,方向多变交投接耳是假山制作常用技巧,高低错落。拉开间距,主次分明。
【接】假山制作中山石上接下连称为接,数块山石竖置,上大下小,立成峰,接处亲密无间,浑然天成,宛若一体,亭亭玉立。
【巧】就是把两块或几块相邻的石头按颜色、形状巧妙搭配。假山制作山石各有其形,贵在利用其姿,参考上下左右山石,组成佳组合。
【悬】 上边的石头比下边的石头外出很多就是悬,将山石悬于凸壁外,遂成危崖险状,观之石外石,悬崖后压重石,方能危而不险。假山制作悬一般指的是一块石头悬于下边的石头。
【夹】假山制作中两块较大石头之间塞入小的石块造成孔洞或或缝隙就是夹,顾名思义就是夹在中间的意思。夹的使用方法既可以是上下两块石料相加也可以是左右两块石料相夹。
【挑】挑是指一组石料不断向外伸展,逐步达到向外伸展很多的假山制作手法,挑是在假山制作左右呼应时常用的手法,主峰和次峰、主峰和配峰之间要有相互的作用关系,要有相互靠近、互成一体的感觉。这就要靠挑的手法完成。
【并】多块石料组成组,多组石料组成山,接二连三、左顾右盼称之为并。这是假山制作常用的手法。
【拱】拱乃拱桥多意思,假山制作中在两块或两组石料的上边内口处架一石料,左右两边用石片顶紧,撤去底部承重,石料的重量就传到两边的岩壁之上,就是拱。
【撑】假山制作的撑是顶住、支撑的意思,用一块较大的石料斜撑住一组更大体量的石料就是撑。
假山制作的手法很多,学习以后要灵活运用,使用手法不拘谨,不能生搬硬套,方能把假山制作的手法学好用好,为了把假山制作工艺发扬光大,平时还要多做素描练习,做到心中有山,习惯成自然,假山制作才能水到渠成。